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有关情况。(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于5月14日至16日在武汉共同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2023年和2024年我们分别在北京和上海举办了两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会前也都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感谢记者朋友们对大会给予的高度关注、进行的充分报道。

陈星:

杨丹: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大家介绍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总体筹备情况。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教育部主动发起搭建的品牌性多边交流合作平台,我们2023年在北京、2024年在上海分别举行了两届大会。今年5月14日至16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将在湖北武汉共同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杨丹: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举办这次大会的背景和意义。当今时代,数字技术作为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性力量,正在改变着我们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改变着社会治理的方式,也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使人工智能成为全球和全国的热点。数字教育公平、全纳、开放、共享等优势,为解答教育如何更好的服务现代化,更好的成就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全新路径。
杨丹:
联合国和世界各国以及众多国际组织在教育数字转型的探索日益活跃。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把教育数字化变革列为五大重点行动领域之一,并强调数字革命应当惠及所有学习者。2024年9月,联合国未来峰会发布了《全球数字契约》,强调数字技能和终身开展数字学习的重要性,提出要制定和支持国家数字技能战略,完善教师培训和教育课程,支持开展高质量和包容性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和研究。不少国家纷纷出台教育数字化发展战略,为推动数字技术与教育创新融合,提高学习质量,促进教育包容普惠,应对全球挑战注入了新动力。
杨丹:
教育部于2022年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过去三年,我们坚持联结为先(Connection)、内容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operation)的“3C”发展理念,聚焦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3I”战略方向,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注册用户已经突破了1.64亿,浏览量613亿,用户覆盖了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平台,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奖。
杨丹:
杨丹:
二是拓展多边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地区磋商会议和峰会预备会议,交流中国教育实践探索和对全球教育变革的思考,呼吁全球携手共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4届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发布《北京共识——人工智能与教育》,凝聚国际社会对智能时代教育发展的共识。深化金砖国家数字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实施金砖数字教育能力建设计划。2024年,率先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共数字学习门户”项目全球牵头国家,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
杨丹:
三是深化区域合作。召开2024年度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大会,持续推进与东盟各国在数字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召开中国—非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对话会,开展支持非洲数字教育对话合作。加强与中亚国家教育合作,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国家数字教育联盟。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有关国家需求,支持开展数字技术能力培训。
杨丹:
教育部着力打造数字教育公共产品,持续推动全球数字教育共商共建共享。我们上线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国际版,用户覆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持续推动“慕课出海”,助力实现“数字教育惠及所有学习者”。我们发起成立了世界数字教育联盟、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等合作平台,推动联盟成员在数字教育领域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与协作创新。我们创办了《数字教育前沿(英文版)》期刊,已被多个世界知名数据库收录。我们发布了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旨在为各国提供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估工具,助力构建交流互鉴、相互促进的全球数字教育新生态。
杨丹:
此次举办的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希望展示我国数字教育领域最新成果,加强数字教育对话合作,助力构建开放互鉴的国际教育合作体系,推动全球教育的共同发展。
杨丹:
杨丹:
陈星:
谢谢杨司长。下面请舒华副司长介绍大会成果发布及教育数字化成果展情况。

舒华:
舒华:
第二项成果,是发布《关于构建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的倡议》和《教育大模型 总体参考框架》联盟标准。自去年世界数字教育联盟成立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在联盟下成立了标准化委员会,并开展标准的研制工作。大会将首次发布联盟团体标准,旨在倡导构建开放、包容、可持续的国际数字教育标准体系框架,促进全球数字教育的协同与互通。同时,明确教育大模型建设与应用的标准规范,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创新。
舒华:
第三项成果,是发布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2025,该指数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创新应用基于证据的评价范式所研制的评估各国数字教育整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指数。今年的发展指数主要体现两大特点:一是国家更多。新增了10个国家参与指数测算,国家数量从62个扩展到72个;二是指标更全。增设“人工智能+教育”专项指标,对各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进行全景式扫描,为智能时代的全球数字教育变革提供有力参考。
舒华:
舒华:
舒华:
陈星:
谢谢舒司长。下面请杨军秘书长介绍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建设情况。

杨军:
杨军:
截至2025年4月底,联盟成员总数为115个,包含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组织、高校、科研机构及领军企业,覆盖教育链、产业链与创新链全生态。联盟自成立以来,支持鼓励联盟成员开展多层次、多领域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成员在数字教育领域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知识共享。
杨军:
陈星:
谢谢杨秘书长。最后,我们请周静厅长介绍大会筹备及湖北省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有关情况。

周静:
周静:
在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方面,我们在中小学推广智能助教、智能学伴等应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推动本科高校共建“楚课联盟”,加快基础学科大模型垂直应用,丰富拓展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动态适配。开发“荆楚学习广场”终身教育平台,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泛在学习体验。
周静:
周静:
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这次大会具体的筹备情况。举办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湖北承担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省委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成立了省级筹备工作专班,本着“节俭、高效、务实”的办会原则,精益求精做好大会筹备工作。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谋划,制定大会总体方案,分类细化全体会议、平行会议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努力为参会嘉宾提供热情、周到、专业的服务。在4所学校分别设置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现场观摩点,向参会嘉宾集中展示数字赋能教育的应用场景。
周静:
目前,大会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热忱欢迎国内外的嘉宾朋友来湖北调研考察,共话数字教育发展,感受荆楚文化魅力。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